近来听蒋勋《细说红楼梦》入神得紧,每每体会曹雪芹对情节的交织和编排,不由佩服。最近写东西的时候,总提醒自己是否也可以做一些编织,落笔之时却叹如今阅读不如当初,读者往往没有耐心听你编织,你这才打了一个岔,人家鼠标早就滚下去了。
另一处触动,是“衬托”,贾府的繁荣,要用秦可卿的孤寂来反衬,宝玉的显贵,要用贾瑞的卑微来体现。
其实我一直没有很好理解这点。因为互联网给我们太多不好的习惯,比如上面说的没法线性阅读,于是出现大量断章取义,快速滚轮式阅读也导致很多人知识肤浅,其实“看过”“理解”“懂”之间距离好大。另外呢,就是互联网越来越直接的表达方式,节约了大家的时间,却丢掉了回味。其实中国文化很多地方需要品味,需要回味,需要有编制,需要拐个弯,于是现在没有了。拿最简单的“衬托”来说,我们会说华中科大“根叔”多好多好,但是讲话稿再牛,事迹再精彩,也不如一句“7700学子高喊根叔”。因为好,是别人说的。这就是衬托作用。
这也是现在互联网内容越来越肤浅越来越浮躁的一种表现。当我琢磨怎么表达这个东西的时候,突然发现说基本没有用,用看的吧。
比如,荷花的盛和妖,可以这样体现。但我会感觉这是一种被放大的妖媚,多了不可接近的疏离。
More: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…